
香味是白酒的四种基本风味之一(另外三种是浓香、酱香、米香),历史悠久,工艺独特,在北方和南方部分地区有许多爱好者。
根据生产工艺,香味可分为:大曲香、小曲香、麸曲香。如果以典型为例,大曲风味最好,其次是小曲,最后是麸曲。
这并不意味着小曲和麸曲肯定比大曲差,而是说这两种工艺有天花板,比大曲低端好,但是很难做出中高端大曲的香味。
大曲的香气多由大麦、小麦和豌豆制成,以高粱为主食,在地缸或水泥池中发酵,通过蒸、烧或蒸混工艺蒸馏取酒。
所谓制曲,就是用粮食俘获大自然中微生物的过程,主要有两类:糖化菌和酵母菌。
糖化菌分泌的糖化酶可以糖化食物,发酵菌可以吃糖,排泄物是酒精和风味物质。
酿酒是先用一些粮食制曲捕捉微生物,然后用微生物糖化发酵粮食,最后收集提取微生物排泄物的过程。
酿酒常说:曲是酒之骨,粮是酒之肉,生香靠发酵,香靠蒸馏。一种酒的基本风味主要来自酒曲。
大曲,制作工艺复杂,时间长,捕获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,大曲清香工艺发酵时间一般为21~28天。
大曲微生物吃精粮,训练有素,长枪短枪,胖马壮弟弟多。酒香和口感丰富,层次分明,后味长。
小曲,制曲工艺简单,时间短,捕获的微生物种类少,小曲工艺主要有川派和云南两种,川派发酵期5~7天,云南发酵期30~35天。
小曲微生物吃米饭或麸皮,兵种少,练习时间短。酒味弱而淡,酒体醇厚清爽,回甜,后味短。
麸曲,将纯菌种嫁接到麦麸中培养,发酵时用生酵母提香,微生物种类单一,发酵期一般为4~5天。
麸曲微生物吃麸皮,都是圈养兵,装备差,临阵磨枪。酒香单调,醇厚度可接受,但粗糙明显,余味不够清爽。
以下分类,分品牌谈谈这些技术,代表品牌的风格特征。
一、大曲清香。
由于各地微生物环境不同,大曲捕获的菌群种类和数量也不同,同一风味往往略有差异。
1.汾酒
汾酒是大曲清香的典型代表,汾酒大曲是一种混合曲,由清茬、后火、红心三种组成。
这三种大曲的制作工艺是一样的,不同的是制作时温度控制不同,所以三种大曲的糖化发酵能力也不同,酒厂会根据季节按比例进行调配。
汾酒采用清蒸二次清洗工艺蒸馏取酒,即投入一次粮食,两次发酵,两次取酒,然后扔掉酒糟,开始下一轮酿造。
第一次取的酒叫大酒,第二次叫二酒。酒香浓郁,入口醇厚,柔软甜美,清爽,回味长,有粮香。二酒香气不协调,常带辅料味,入口辣,后味略苦,回味长。
说到这里,大家应该对汾酒的风格来源和原酒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。
汾酒以入口绵、落口甜、饮用后余香、回味悠长的特点而闻名。如果你想体验这些点,至少青花汾从20开始,产品离这个有点远。
玻汾,汾酒入门大单品。酒体略强,略甜,尾短。后期苦尾很难融化,几乎没有甜味。其基酒等级不高,酒体层次感弱,甜醇感稍纵即逝,饮用后余香极淡。
乳玻汾,又称琵琶汾,48度,入口甜,酒体略醇厚,入喉顺滑。后味短,淡淡的酸味让酒体看起来清爽,没有低端汾酒常见的苦尾。
红瓷汾,这款酒的入口比玻汾柔和,酒体醇厚,后味依然短,略显闷闷,还是有点苦。
老白汾,酒体清香纯正,略带豌豆味,入口醇厚,略带刺激,后味略长甘甜,苦尾可融化,余味清爽。与2020年相比,2015年出口的老白汾酒体更清爽、更醇厚、更甜,苦味要轻得多。基本判断主体差别不大,主要是调味酒质量或数量下降(仅供参考)。
别出心裁12,清香纯正,无酒精气息。入口第一感觉是甜,清爽纯甜,入喉柔顺,回甘,余味清爽,后味较长。
青花汾20,清香典雅,带有豌豆入曲发酵的复合香味,口感醇厚甜润,酒体柔软无刺激,尾部甜度较好,后味持久。
分评:
匠心12与汾20相比,甜度突出,酒体略薄,汾酒特有的复合香气较弱,后味短而淡。
喝了别出心裁的12,终于知道为什么老白汾及其以下产品的苦尾越来越明显了,感觉汾酒在这个系列酒。
老白汾及以下酒体苦尾明显。区别是玻汾和红瓷汾比较重,口腔持续时间比较长。老白汾的苦尾可以随着回甘化开,苦味持续时间短。
红瓷汾的酒体看似醇厚丰满。其实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是不协调的。乳酸乙酯的出现导致香气特性不明显。汾酒豌豆的幽香被压制,香气不如玻汾纯。而且酒体苦尾重,与老白汾差距明显。
汾酒低端唯一不苦的就是48度乳玻汾。据说有些地区有53度恢复生产。不知道具体味道。有兴趣可以试试。停产前不建议买老酒。假货太多。
2.宝丰
宝丰在制曲工艺和酿造方法上与汾酒大致相同。不同的是,宝丰在制曲时降低了豌豆含量,加入了小麦,加上微生物的差异,形成了独特的香味风格。
汾酒醇厚甘甜,有豌豆的复合香味,酒香幽深。宝丰清字当头,净字结尾,酒体更加清爽醇厚,略带甜味,香气如莲花,优雅宜人。
复古大曲,宝丰低端产品,入口有一种甜甜的感觉,但消失很快,入喉略显强烈,酒味短,回甘弱,有苦尾。
圆筒大曲,复古大曲升级版,入口柔和,甜连绵感略有提升,酒体略薄,回甘尚可,有苦尾但较轻。
优质30,清香纯正,略带甜味,入口柔和,甘润爽口,酒体连绵,回甘好,余味长,苦尾淡。
国色香味35,香味优雅纯正,无酒精感,无刺鼻,入口醇厚柔和,酒体香甜爽口,回甘后很快冲走尾尾部的苦味,余味悠长。整体足够干净,柔软甜美,尾部干净。
宝丰1973,香气优雅醇厚,入口醇厚甘甜,连续甜美,酒体甜美持久,余味略带苦味,后味较长。
宝丰1964,香气清雅醇厚,入口油润,酒体丰满甜顺,余味交织不露头,后味悠长持久。
分评:
如今,宝丰高度的主流产品是50度,突出了酒体的清爽、甜美和整洁。宝丰1973和1964是胖东定制的产品,都是54度,甘甜醇厚。这里所说的甘,是一种甜苦交织却不露头的味道,酒厚,味道更长。
3.黄鹤楼
黄鹤楼和汾酒、宝丰一样,都是中国名酒,曾两次获中国名酒称号,高峰时与汾酒并称南楼北汾。
不幸的是,它死得更早,是中国名酒中第一个彻底完成的品牌。因为淡出大众视野太久,很多人都忘了。
获奖时,黄鹤楼的原料和工艺与汾酒相似。倒闭后被天龙并购为房地产,后被古井贡酒收购51%股权,成为原酒供应基地。
近年来,黄鹤楼的产品非常混乱,包括古井贡酒的需要和擅长的浓香,武汉本地人喜爱的香味,以及获奖的香味。
黄鹤楼复产后的香味工艺与早期有很大不同,不再使用高粱、大麦和豌豆。前几批产品采用国家标准和五粮技术生产,后来改为企业标准和五粮。今年五粮没了,只剩下水和高粱了。
这种配料表,意味着现在香黄鹤楼连大曲都省了,工艺沦落到与低端二锅头相似的地步。
红星和二锅头,做高端都知道用大曲工艺。黄鹤楼倒好,工艺越做越下流。
万万没想到,一款中国名酒能偷工减料到这种程度;万万没想到,曾经和汾酒并称的品牌,竟然自愿堕落到这种程度;万万没想到黄鹤楼的香味真的快断了。真的有点想不通。你为什么要做贼?
2021纯高粱版H6,香味略刺鼻,香味不够纯正。入口醇厚微甜,酒体浓郁,对鼻腔和食道刺激性强,后味短而微苦。余味有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