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贵州地区自古交通不便,缺盐。茅酒是被山西盐商逐渐带动繁荣起来的。
康熙四十二年,有记录的,仁怀一带开始,村村有作坊了。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,茅酒就开始有产业雏形了。不过在太平天国末期,翼王石达开出走,在茅台镇附近,因为跟贵州官民大战,石达开捣毁了茅台镇众多酒坊,对茅酒发展就造成了严重阻碍。后来,遵义盐商华联辉在1862年,也就是同治元年,重新召回酿酒师,建立了成裕烧坊。被中断了七年的酿酒业又重新开始延续了。这就是后边的“华茅”,再加上后来的荣太和烧坊、恒兴烧坊、华茅、王茅、赖茅这三脉,就成了茅台镇酿酒早期的代表。到建国以后,通通被社会主义剃头改造了。这“三茅”,就是现在茅台的前身。
历史上首先记载赤水河酿酒历史的是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》。司马迁《西南夷列传》记载,公元前130年,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(今黔北)所产的名酒“枸酱”,情不自禁的赞曰“甘美之”。说明赤水河畔是咱国酒文化发源地之一。当然,这只是赤水河酒文化的历史,并不是酱香型白酒的历史。“枸酱”,经考证为仁怀、赤水河一带,用水果加粮食,经发酵制成的发酵酒,属于果酒、米酒、黄酒范畴。同样,什么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、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这些几百年前的诗句,仅能说明各地酒文化发源历史很长。不管是古代的杏花村也好,杜康也好,跟现在同名的白酒厂,没有真正的迭代关系。
蒸馏酒是近代才逐渐开始流行的。
1949年末,贵州刚一解放,贵州省委仁怀县委根据指示,要准确履行党的工商政策,保护好茅台镇酒厂的生产设备,持续生产,对“三茅”予以有力的支撑,赞助其发展。
到1953年,贵州省开始对这三家茅酒作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。恒兴烧坊作为旧官僚资本被没收,予以荣和烧坊400块大洋,给予成义烧坊120块大洋,成立了国营茅酒厂。自此,茅台酒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升华之旅。
酒商宝为汾酒股份产品搭建了联合销售平台;酒商联销汾酒20,珍品汾酒,罗汉汾酒18,20年汾酒,汾酒20年,瓷瓶汾酒,等汾酒系列通过酒商宝平台联销代理加盟招商省心省力,
400-780-9519